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:心理健康專題
國旗下講話
徐喜樂
高三剛剛結束了零模,在各年級期中考試的特殊時期,同學們最為關心的莫過于各門學科的分數。對于這分數,我們要有正確的態度,不能僅僅盯著數字,關鍵是要弄清失分的原因,及時彌補這一階段的不足。學習的過程,也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。成績不理想的背后,就是問題的暴露,我們必須立即總結反思,采取措施,加以補救,才能在未來的考試中創造輝煌。
作為考試反思,首先反思的就是平時的學習態度。如果在考試中,記憶性的題目失分過多,特別是記憶性偏重的學科失分多,那顯然就是投入不足,學習態度的問題。如果許多簡單的知識應用中,出錯較多,運算能力欠缺,即是反映平時訓練不夠,這也是學習態度有問題。反思自己平時是否自覺地進行學習、復習;是否心存僥幸心理,認為平時拖拉點沒事,到考試前幾天再臨陣磨槍,應付了事。其實,學習態度是決定成績好差的前提條件,要想取得好的成績,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,端正的學習態度。
其次,我們還應該改正這段時間中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。實踐才能出真知,每一次考試都是檢驗自己學習方法的最佳時機。有的同學埋頭題海戰術,忽視思考總結,刷題要因人而異,不是所有的同學都適合奮戰題海的!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,更不會有全面性。一定數量的題目是需要做的,但做題的同時也要思考出題者的意圖,如何通過其他方式考到同一知識點;有的同學否認老師,忽視課堂,殊不知老師的授課有明確的目的和策略,既可以引導你聯系不同的知識點,也在反復強調易混易錯的知識點,把你從坑底拉出來。
高中的時間是寶貴的,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,而利用時間也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,抓住零零碎碎的一分鐘,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生活化。學習一定要有計劃,對于所有知識點的地毯式轟炸,都要做到不缺不漏。要學會反思和回頭看,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復習課堂上講過的習題,重復老師的思路,把老師講的題“悟”一遍,窮盡一道題的來龍去脈。并且,在學習的同時,也要注重心理上輕松、愉悅的感覺,只有為自己不斷加油,才可以充滿信心地繼續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復習中。
哪有人喜歡吃苦,但是每個人都有兩條路要走,一條是必須走的,一條是想走的 ,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走漂亮了,才可以走你想走的路。天才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多,我們能看得見的地方,其實都是努力的普通人。不辜負生活,生活就不會辜負你,我們無法復制他人的精彩人生,但是我們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自我,行動起來!我的演講到此結束,謝謝大家!
演講者簡介:徐喜樂,來自高三(9)班。她關心集體,熱愛同學,是老師的好助手,同學的好榜樣。在歷次考試中,都取得了年級前50的成績。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考試后她的狀態調整。
第12周周會:
心理健康教育專題——除了生死,都是小事
謝鳳艷
聽一個朋友說,前幾天政協開座談會的時候,市衛健委的一位專家談到了在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,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情況卻不容樂觀?;加行睦砑膊『途駟栴}的人員百分比幾乎到了1%的比例。也就是說,1千萬人口里,有10萬人心理或精神上有問題。多可怕的數據!而在針對青少年的一項調查問卷中,曾經或正在認真考慮自殺和離家出走的比例,也比較驚人。其實,誰還沒有過幾次遭遇挫折失敗痛苦難抑情緒失控,想要一走了之甚至一死了之的時候呢,拿我自己來說,小時候因為覺得在家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恨父母偏心,也氣哼哼地想要離家出走,滿腦子都是“讓他們找不到我,讓他們后悔居然這樣對我!”后來在家門口站了很久,想來想去無處可去,又慫了,悄悄地溜回家,就當什么事都沒發生過。等過了那個時間段再回頭去想,哎呀真矯情,哪有多大事兒?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前段日子,無意中看到了兩張圖,震驚之余又覺得十分感動。
第一張圖片:長期居住的房子被烈火焚毀,眼見著火勢漸大救火無望,一家人干脆站在前面來了一張合影。
人生在世,不過兩個字:生和死。
倘若一旦遭遇到挫折,就悶在原地死想,那就會永遠將自己畫地為牢,陷入悲傷與苦悶的陰影之中。
當你覺得眼前情景過于痛楚而無力改變時,不妨欣然去接受。從另一條小路登山,你或許會看見全然不同的風景。
第二張圖片:一對夫妻開車回家的路上,妻子不小心撞上了消防栓,車翻了。但確認過對方并無大礙只是皮肉傷之后,他們在報廢的車前拍了張合照來紀念!
如果換成其他的夫妻的話,一個質問:“你怎么開的車?”一個委屈:“我只是不小心,你也不看著點!”早就吵得不可開交,釀成婚姻大禍。而圖片中的丈夫,卻覺得和老婆一起經歷過的一切糗事,都是值得記錄下來的寶藏。
如果事與愿違,請相信世事另有安排!
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。一味的遷怒和抱怨,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!
世間除了生死,并無大事。天,只會越走越亮。只要人還在,沒有什么是無法解決的。不妨打起笑容,樂觀面對!
不完美是這個世界的常態。正面是人生,反面就不是人生了嗎?
非常喜歡一句詞: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;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?!?/span>
這首詞是北宋大詞人蘇軾寫于被貶黃州的第三年。蘇軾一生仕途坎坷,在沒有任何實質性錯誤的情況下,或是因為才華惹眼招人妒忌,或是因為政見不合而一再被貶。從黃州貶到惠州,最后到儋州,越貶越遠,半生漂泊,他卻從未把內心里的怨與恨施加給這個世界,明白安心是解決人生困苦的唯一良方。
在厄運面前不悲觀,懂幽默,即使物質不充足,也可以過上高品質的生活。
熱愛美食,于是創造了名菜東坡肉、寫詩安利了水果荔枝;
吟詩作畫,好山樂水,便把興趣愛好當做失意時的鎧甲;
睡得好,吃得好,玩得好。偶爾算算星座,做做夢,發發感慨;
不愉快時便高聲吟唱,借此嘲笑世事的“殘缺與不堪”。
你看,越是孤單黑暗的日子,越是要如蘇軾般將生活過得熱氣騰騰、氣勢浩蕩!
生活中的無奈、意外和悲傷在所難免。不過沒關系,你要相信,有些美好是可以逆生長的!
誠然,活得幸福并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。正如要做到圖片中的兩組家庭以及蘇軾這般的豁達樂觀,實屬不易!
為什么今天我要講這個話題?高三剛考完零模,高二要迎接三校聯考,高一則馬上要期中考試,而每次考試之后,都會有一批學生飽受打擊,感覺人生黯淡,痛哭流涕,甚至一蹶不振,心灰意冷。我想說的是,多大事兒,大不了從頭再來,愈是屢戰屢敗,愈要屢敗屢戰,笑到最后才是真的英雄!
泰勒·本·沙哈爾有一本書叫《幸福的方法》,其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,他說,幸福是一種能力,而非一種狀態。以前總認為,如果一個人能夠感到幸福,那她一定足夠好命和好運。但,如果幸福是一種能力的話,其實我們可以通過人生閱歷來不斷地學習和提升。
第一、學會接納
人生,一半是對美好的追求,一半是對殘缺的接納!想要真正地走出“黑夜”,首先要承認世界的不完美,接納在這個世界上有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,讓內心回歸到平靜和喜悅的狀態!當我們能夠與當前的自己、眼下的世界和平共處時,曲折亦是風景。
第二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
王小波說:人的一切痛苦,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。雖說人不可能全能,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,能難住自己的困境就越少!不斷學習,終生進步,站得高了就不會為了山下的風景而扼腕!
第三、適時地獨處,學會取悅自己,多種方式釋放壓力
當你覺得學習的壓力讓你難以承受的時候,走出教室呼吸呼吸新鮮空氣,跳跳繩,伸伸懶腰,或者空出一段時間去操場上跑跑步散散心哪怕是發發呆,或者是周末給自己一下午的時間,隔絕世界,遠離學習,去讀書喝茶看電影。比如我自己,喜歡養綠植養肉肉,把同事們快養死的花花草草再救回來,收養了3只流浪小貓,再幫校園流浪貓和她的7個小崽崽找到收養家庭,看她們茁壯成長。當我們把自己從煩擾和雜事當中抽離出來,才能從內心深處獲得更多的力量。
四、經營親密關系,善于尋求幫助
沒有人是一座孤島。很多時候,幸福感往往來源于和諧的親密關系。但傷害我們最深的,往往也是我們在意的人。沒有一段關系是不需要經營的。提升愛的能力,學會好好說話、控制情緒、彼此尊重、相互扶持,溫柔地對自己、對朋友、對家人。當壓力過大的時候,跟同學,好朋友,跟父母、老師都可以聊聊。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一直為你敞開大門,愿意伸出手扶你一把。
五、內心足夠強大,比什么都重要
對自己所努力的未來抱有期許,同時也對當下的生活報以滿足!
如果生活給予我們好運、快樂,那用雙手去捧!如果生活丟給我們磨難,那用雙肩去接。
生活一場,誰不是第一次?
希望你有好運氣,也有足夠的實力能在人生路上永遠滿腔熱忱、永遠熱淚盈眶!
當我們回首一生時,也能像英國偉大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臨終前那樣,驕傲地說一句:告訴他們,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!